第五章:海氏急救
作者:澜若般若   幻世之靖王妃外传最新章节     
    凉风初起,秋天随着落叶的声音来到。赫连历,武安十年。
    苏容若趴在车窗,懒懒地张望:前方一辆宝马香车,奴仆绕侍;车后商行货队不疾不速;纵马掠过的,几乎全是亚特人,他们东征南下才二十余年,仍保持游牧民族的习惯。
    两侧翠峰下阡陌纵横,粗葛短衫的农人,在青天朗日下劳作。不时有嘹亮的歌声传来,竟是诗经里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便宜爹娘去各地的庄子巡回,以保证庄稼和药材顺利入仓。她将被带到家族的一个农庄,离洛京三十里远,方便事后全家团聚,为年节准备。
    官道上马蹄嗒嗒,偶有行人交谈,相比现代高速上车辆呼啸,这时空的户外清爽而安静,天蓝地远,极少人工的痕迹。
    行了半天,正觉得疲劳,便瞟见路边一幢原木搭建的小楼,古朴天然,檐下伸出一方蓝色织帘,上绣暗红茶字,斜斜地随风飘扬。
    车才将将停下,青衣小帽的伙计已远远迎来,眼光落在她额前的水滴羊脂白玉坠,恭敬行礼:“小郎君请上楼。”
    按此时空的规矩,白玉象征高洁君子人品,非士族嫡系不能佩戴。即便大士族的庶出子弟,也因属于小宗而没有资格拥有。
    苏容若整理好衣衫和头发,在倩娘的陪同下,挺直脊背,目不斜视,慢慢地走进茶室,踏上楼梯。
    行止端严是士族的家教,她常被严格训练。虽说她心里把礼仪等级当成卫生纸,但深知想没有麻烦地活下去,为人处事就得符合这里的规矩。
    上楼游目所触,不由些许讶异:一间路边的无名茶室,居然也珠帘半卷,苇席洁白,配以檀木案几,云母画屏,镂雕香炉等精致物件。
    转瞬恍然:这时空的高门大姓,怕和魏晋一样,喜欢拿乔装高格。茶楼要做门阀士族的生意,就必须有这样的装饰。
    西首有男子凭窗静坐,三十岁不到模样,素衣广袖翩然,烟云水气般清雅。苏容若前世游历世界,见识不少,也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男子身旁是个著粗麻斩衰的童子。苏容若见他们腰间的九华美玉,知道来自大士族嫡系。微笑着互相施礼,才斯斯然地到东首就坐。
    倩娘点完茶水小点,眼光不时瞟向男子,低声介绍:“王氏七郎,名询字泊之,右相的嫡亲兄弟,书画双绝,位列洛京四公子第二。”
    瞧她但听不语,继续道:“年纪最长的南山先生乃谢太傅嫡子;王七郎之后是太子赫连迦洛和左相三郎沈玄微,他们皆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个个姿容卓绝,才情出众。他们的名头在赫连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天上的月亮看看就好,苏容若向来不将心思放在不切实际的幻影上,目光转向楼外药庄的车夫,隐隐觉得家族产业比她想象的更大。
    “七叔,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说的便是眼前景致?”西首童子的问话,不请自来地飘进她的耳膜。
    王泊之语意淡淡伤感:“《秋风辞》出自汉时武帝,他于汾河泛舟,饮宴中流时所作,此两句不过起兴,其真意乃为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慨叹人之老死。”
    童子听罢目色阴郁:阿爹阿娘英年早逝,阿姐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业,替我回宗庙守孝。纤纤弱质女儿,却挑起了四房的大半族务,只愿我今后能像大父那般政绩显著,传承家族冠冕。
    正暗中发誓,窗外一群武士纵马挥刀,吹起口哨欢叫着呼啸而过,声音粗豪高昂,惊得檐下的觅食鸟雀,如树叶般随风起落。
    童子皱起眉头,道:“西席说本朝治理天下的乃我士族,二相二太为首,六部为辅,护卫这天下的却全是亚特人,以安王和三公为主。”
    王泊之神情不变,眼光透过窗外秋叶的缝隙,落在武士们狂放的背影,语意极淡:“西席开始讲政务了?”
    童子搬着手指历数当朝的风云人物:“我朝文有左右二相,谢太傅,崔太尉,武有安王,西门龙卫公,穆那骁武公,拓跋怀化公。”
    停得一息,想了想,侧头问:“我琅琊王氏八百年传家,华夏首望,为何沈氏反是左,大父为右呢?”
    这时代的四大门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河洛沈氏,高博崔氏,皆德素传美,节义流誉。苏容若曾听苏远泯说过。
    无意听墙角的人朝王泊之瞟了眼,暗想他皮相俊逸,包装精致,一派超然物外的高士风范,这童子如此争强好胜,还有什么屁的雅德?怕是要挨骂了。
    心思未落,便听到王泊之低声喝斥:“奕儿不得胡说。沈相才学广博,雅量高义,深得皇上与群臣称道,我和你大父,对他亦是佩服不已。”
    王奕挨了训斥,眼神躲闪,发现被年纪相仿的童子偷偷打量,禁不住红了小脸,为掩饰尴尬,拿起盘里瓜果送进嘴里。
    苏容若刚要收回眼光,突见他满脸通红,手抓衣领,开始剧烈地咳嗽,心里一惊:不好,食物进入气管了。
    王泊之忙把手放在侄子背后轻拍,楼梯口的伙计一个快速奔走过去,另一个溜烟跑得没有影子,想必是去搬救兵。
    不过几息功夫,一位亚麻长衫老者已匆忙上楼,苏容若和倩娘也忍不住起身去到西首,近旁观看。
    王奕的脸此时变得青紫,停止了咳嗽,只在喉咙里发出丝丝声响。声门被阻塞,我管不管?苏容若绞着手暗问。
    王泊之淡然的脸上现出一丝惊慌:“掌柜,可有大夫?”老者叹气:“已派人去请,只”他说不下去:呼吸快没了,接着就是窒息和死亡。
    四兄嫂才走几月,难道奕儿又?王泊之正急得身体都微微发抖,便听一个稚气的声音道:“快把他的身体翻过来。”视线触及到一双不容质疑的清亮眼睛,下意识就依言行事。
    苏容若抢上前,左手抱在王奕肋骨下方和肚脐间,右手握成拳,使劲向里向上挤压,一连数次。她前世在夏令营受过急救训练,此时人命关天,便不管不顾地用上了。
    终于,有瓣核桃从王奕嘴里吐出。“出来了。”随着小伙计的欢叫声,王奕的脸色由青紫转成微红,呼吸也渐渐变得正常。
    王泊之见状大喜,对苏容若慎重地一揖到底:“小郎君高姓大名?询替小侄多谢救命之恩。”
    苏容若整了整衣袖,仪容不乱地还礼:“举手之劳,七公子不必挂怀,小子山野乡人,姓名不提也罢。”
    王泊之见她小氏族穿戴,年纪虽幼却进退有度,行事果断,那手法自己却前所未见,心里惊疑:难道是高门四姓的旁支,隐居山林不为人知?
    ——————
    注
    1:小宗:庶出出生的人。孔子说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小人指的是小宗,不是指品行有问题的人。意思是女人和庶宗的人没受过良好教育,所以缺乏礼仪学识,难以相处。
    2:怀玉:古代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佩带玉件是要学习玉所象征的品德,所谓君子怀玉,小人怀土。
    3:斩衰,最粗的生麻布制成,不缝边缘的孝服,中国古代子为父、诸侯为天子、士大夫为君,都是服斩衰。
    4:古代同一姓氏亦有不同分支,例如此书的王姓,便有琅琊,西郡,翡冷三支。其他大小氏族亦一样。宗庙所在不一定是生活之地。比如王奕,属琅琊王氏,却生活在洛京。
    5:名字,古代成年男子自称名以示谦逊,别人称他的字以示尊重,长辈或同辈亲朋可称郎以示亲近。如这里的王七郎,人称他泊之,他需自称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