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总之比国库赚得多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父皇,您知道吗,现在的樱花正处于内乱之中,那片小小的土地分裂成了六十多个国家,彼此征战,一片混乱。樱花天皇的权力已经削弱,甚至连向我大明进贡的能力都失去了。\"
    弘治点点头,示意太子继续说,看看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之前范亭的奏报只提到太子去天津是为了接待樱花天皇的使团,弘治以为这只是太子去天津的借口。他对樱花是否战乱,天皇使团是否安全并不关心。
    \"父皇,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弘治看了朱厚照一眼,意思是让他直说,别卖关子。
    见弘治不配合,朱厚照只好尴尬地继续说:\"我们可以以支持正统的名义,扶持樱花天皇的势力,以此打开海禁的缺口。\"
    弘治听到海禁的话题,顿时提起兴致,说:\"嗯,太子你继续。\"
    朱厚照接着说:\"只是发布命令口头支持是不够的,我们派兵直接帮助天皇作战也不实际......\"
    弘治点头表示理解,这么做只是表明立场,告诉樱花各国大明支持樱花皇室,他们可能根本不会理睬,到时候反而会让大明丢脸。
    派兵到樱花,别说朝廷官员和国库不同意,樱花人也不会安心,很可能到时候樱花国内会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大明。
    \"我们可以以提供援助的方式来支持樱花皇室,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打着援助的旗号与樱花进行贸易。\"
    弘治想了想,虽然操作起来复杂,但确实有可能实现。
    \"樱花国小人少,物产不丰,通过与樱花的贸易,我们能得到什么呢?\"
    弘治对朱厚照的话产生了兴趣,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樱花的物产并不丰富,进贡时多是倭刀、折扇、工艺品等,没有大明真正需要的东西,所以弘治才会这么问。
    此时的大明国人民族自信极高,自视为天朝上国,将其他国家称为蛮夷,没有后来对欧美、日韩甚至印度的吹捧。
    大明疆域广阔,物产丰富,人们认为没有必要与蛮夷进行贸易,认为与蛮夷贸易会让大明吃亏,这也是大多数大明人对海上贸易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
    朱厚照接着说:\"首先,打着援助的名义,打开海禁,这是关键。
    其次,虽然樱花的物产不多,但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金银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对樱花资源的掠夺。\"
    第三点,通过贸易手段干预日本的内政,让日本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一个自顾不暇的邻国对我们更有利。”
    弘治茅塞顿开,一直不明白太子为何对日本天皇使团如此礼遇,原来太子还有别的打算,并非真心帮助日本皇室。
    “那我们扶持日本皇室,难道不怕他们强大起来,统一日本吗?”
    朱厚照冷笑一声,说:“父皇您太高估日本皇室了,他们的文化和习惯就像有严重问题一样,连饭都吃不清楚,一个个发育不良,根本打不过国内的武士阶层,父皇您见过他们的使者就会明白了。
    况且,他们的利益与日本民众的利益相悖,这也是日本皇室被架空的根本原因。
    再说,万一日本皇室有崛起的迹象,我们可以随时扶持日本的其他势力。”
    弘治点头,太子的想法没有错,只是实施起来困难不少。
    “有什么难题?”
    朱厚照知道父亲这样问就是同意了他的计划,愿意帮忙了。
    “首先,我们要选好天津卫指挥使的人选,对日本的援助要通过天津港进行。”
    弘治疑惑地问:“不走宁波港吗?”
    弘治心想,这不是舍近求远吗?通常对日本的贸易都是走宁波港的。
    朱厚照继续解释:“我不放心走宁波港,而且从天津港出发,还能顺路去朝鲜,顺便做朝鲜的贸易,甚至通过朝鲜与日本,将生意扩展到其他国家,那时海禁自然就能解除了。”
    弘治明白了朱厚照所说的不放心宁波港的意思,太远了,不利于管理。
    山高皇帝远,更何况太子呢。
    弘治点点头,示意朱厚照继续说下去。
    “儿臣去天津港看过,我们大明的水军太弱了,偌大的天津港只有几艘破旧的福船,无论是海防还是贸易,都需要强大的水军保护,在天津港可以安心发展一支海上力量。”
    这就考验父子之间的信任程度了。之前的贸易政策会让太子掌握一定的权力,但问题不大。现在提到军事力量,即使是亲生儿子,做皇帝的也得谨慎考虑,否则可能会导致父子反目。
    但弘治并非一般的皇帝,他的胸怀宽广,不像那些心胸狭窄的藩王可比。
    关键在于朱厚照的先天条件太好了,他是唯一的儿子,江山迟早要交给他。
    弘治也相信这个儿子朱厚照,他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弘治为难地说:“建立水军需要不小的花费,国库空虚……”
    朱厚照听到弘治只提国库空虚,没说不同意,便说:“不用动用国库的钱。”
    弘治觉得朱厚照在说大话,你知道建立水军要花多少钱吗?随口就说不用国库出钱。
    “你有多少钱?”
    朱厚照想了想,说:“也没多少,反正比国库赚的多。”
    弘治皇帝对国家财政非常头疼,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而朱厚照赚的比国库还要多。朱厚照实际上保守了,一旦海上贸易繁荣,他的收入还会更多。主要问题在于国库的收入实在太少,抄个富裕点的指挥使家都能搜出四十万两银子。所以,不是明朝整体贫穷,而是朝廷穷困。然后,朱厚照与弘治讨论了盐政,直到宫门即将关闭,他才恭敬地告退。在谈话期间,弘治的怒气已经消散。离开前,弘治叮嘱朱厚照,不必急于做事,最重要的是尽快给他生个皇孙,如果下次再偷偷溜出去,他不会轻易放过。朱厚照装作乖巧,保证不会有下次。弘治挥手让他快走。朱厚照也迫不及待地赶回东宫去见钱梦竹,准备认真执行生皇孙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