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私盐之战
作者:指间青丝   边境小知县最新章节     
    “完善修葺房屋这一项,就用我们庐阳郡自己的工匠,其余的无家可归的百姓在城门外搭建营帐,让他们暂时有个栖身之所。”
    “还有,现在每日都安排一次施粥,杂粮粥要浓稠一些能管饱肚子的。”
    “早晚一次,加些地瓜红薯进去,只要做熟百姓们不会说什么,重点是管饱让他们挨过这个严冬,春季来临还有力气去耕种。”
    李寒江看着桌面上,各地递上来的拨款拨银两消息,他只觉得头大如斗。
    “大人放心,一切谨遵大人安排进行。”吴兴赶紧应声。
    等吴兴走后。
    李寒江开始坐下来写书信。
    三日之后。
    寒山关林峰就收到了李寒江的书信。
    看着手里短短几行书信内容,林峰忍不住想,“进京之路,绕道庐阳郡?”
    “这李大人,难道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他身边的陈来福笑着开口为他解惑。
    “大人有所不知,这庐阳郡每年因为严冬会死伤上百人之多,不是饿死就是冻死,就拿之前大人任职的陵县来说,每年也会死上几人或是十几二十人。”
    “他们大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这样的人即便是闹到衙门去,也不会有人管。”
    “我寒山关现在全部是新建的房舍,用不着翻修,即便以后有了需要修葺的时候,百姓们不用上缴赋税,他们自己也就有了些闲钱,自然会着急修葺自家的屋子。”
    “所以大人提倡的税收之法,对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太难打的好事,只要不发生天灾百姓们生活就好过很多,对国家来说也有很大助益。”
    税制改革这一条。
    一直都是三皇子在跟进处理,现在看着寒山关的效果确实是不错,要不然他也不会跟自己说,先在边境城池推广实行起来这样的话。
    寒山关现在因为税收改制的问题,百姓们往这边来定居的越来越多。
    他们大多都是闻着风声而来的,在众人的眼里,寒山关是特殊的,特殊到这里的百姓都不用缴纳人丁税。
    就仅凭这一条,各地的百姓就都蜂拥而来。
    因为在这寒山关,赋税的重担被彻底的解除,他们挣的每一分钱,种下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自己的,这样的地方才是他们的天堂。
    胡兵也跟着开口。
    “所以现在来我寒山关定居的人数是越来越多,每日都有上百人的队伍前来,可现在我们寒山关周边五县都没有多余的空地了。”
    “难道我们还要往外扩张,进行并县处理吗?”
    “周边的县城,因为两次并县已经有官员有了不满,要是这次还要跟以往一样的话,恐怕是会引起各地方官员震动的。”
    “两日之后,大人就要前往进京之路,这件事还是等大人回来再定夺吧!”
    林峰却严肃的摆了摆手。
    然后才说。
    “来的百姓县安置在关外的难民营那边,守备的衙门下面的县城最多八个,那么我们现在还可以扩张三个小县城。”
    “挨近我寒山关的三个县城,也就是陵县,沪县还有张王县,稍后你们就去跟这几个县城谈谈扩张的事由。”
    “要是他们同意并县,那工业赋税的问题也就可以一并给他们解决掉,我相信他们不会急着拒绝我们的提议。”
    并县的好处就是共同发展,也让各地可利用的资源全部都利用起来。
    林峰能够做到这一点,可别人却不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
    现在寒山关的官员们,都是林峰亲自挑选出来的人,也是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官,他相信即便是自己离开了这地方,这些人也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大庆国即将要大面积的推广新政的实施,他相信这样的官员,之后只会跟着越来越多。
    愿意为民请命的官员有很多,可有能力去做这件事的却不多,有能力却还愿意冒险去做这件事的官员就更少,以至于这件事一直拖到了现在。
    等到官家发现的时候,早就已经是为时已晚。
    大问题都已经出来了,想要设法挽救已经不可能,那就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添补丁,很多事情一旦走偏,就很难被收归到正轨上来。
    人丁税不改制百姓们的日子依旧不能改变,所以林峰第一个就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现在。
    寒山关的百姓们没有了赋税的压力,就连他们脸上的笑意都多了几分,这就是最大的改变。
    “大人放心,这件事我会亲自去盯着。”陈来福应下此事。
    这本就是属于他的管辖范围,现在整个寒山关各县的事务都是他们几人在打理,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也让林峰很放心。
    而林峰现在的精力,全部都放在武器设计上面,每日前往校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交给你,我也能放心的前往京城。”
    “现在庐阳郡的李大人突然来信,我最迟明日就要启程,马上年关将至,路上耽误不得,我得提前一天去一趟庐阳郡,看看他那边具体有什么事情。”
    “好了,那就都散了吧!”
    林峰说完,就让众人全都出去。
    随后找出庐阳郡的简易的舆图出来,看着上面坐落的小城池,心里也有了具体的计划。
    晚间。
    林峰收到了私盐张家的来信。
    信上说,张家拉走的一万斤私盐在岭南的地界,三天全部散完,寒山盐的价格张家定的是十五文,全部都是出售给百姓的手中。
    给各地的私盐小贩们抽成一文钱,虽然现在卖私盐赚的少了,可他们自己卖出去的味精却让他们再次震惊。
    只要是第一次买了的人,之后必定还会再次上门求购。
    很多大酒楼都指明要这东西,竟还愿意花高价购得。
    就在当晚。
    林峰就决定再次发一批寒山盐跟味精去岭南售卖,岭南的现在只有张家一家,需求量却很大。
    这次,林峰准备发三万斤精盐,跟一万斤味精。
    而张家这样的动作,却被另外几家经营私盐矿的人察觉,价格战早就一触即发。
    寒山盐一直卖出的价格都是十五文一斤,各家的粗盐也在不久之后降价到了十四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