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震撼!他在推动世界前进!
作者:李巨爱吃土豆安   扮演塔寨东叔卖冰糖,戏假成真了最新章节     
    什么?
    旋即刘文武刘老爷子、张书文两人便是明白了王工这话的意思。
    不过虽然两人不是什么技术人才,但也是明白,想要在技术方面提高一点到底有多难。要达到膛线的水平,恐怕不容易。
    而接着两人心中便是有些疑惑了。
    ...........................................
    毕竟从对方现在所说的这些情况来看,也用不着对方这样一个准院士级别的技术大拿,亲自过来汇报这件小事儿吧。
    不就是一个略微提高一下水流速度的螺纹小设计吗?
    ...........................................
    王工自然也是看出了两人的心思。
    “刘老、书文,你们是觉得我没有必要亲自过来汇报这个情况对吧?”
    王工直接开口说道。
    看到两人点了点头,他便是自明白自己猜对了。
    “可是我想说的是……天才!”
    而紧接着王工便是开口了。
    刚刚开口的时候,王工的整体的情绪还是比较平稳的。
    但是等他说到天才两个字的时候,情绪却是起来了。
    “这个螺纹的设计,简直就是天才的设计。”
    王工越说情绪越是激动:“要知道,虽然现在这个螺纹的设计,还很不成熟,但是却为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这个螺纹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天才的设计思路。”
    越说,王工的情绪越激动,而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已经激动的满脸通红了。
    甚至在说话的过程中,他已经有种眉飞色舞的感觉了。
    这也说明他的心情到底有多么的激动。
    ...........................................
    而刘文武刘老爷子,张书文两人,看到这一幕,顿时便都是有些吃惊了。
    这个王工一直以来就是完全符合一般人刻板印象的,那种不苟言笑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
    然而对方现在却是情绪激动到眉飞色舞。
    刘文武刘老爷子跟张书文两人相互看了一眼。
    都在对方的眼眸中看出了浓浓的震惊之色。
    这?
    什么情况?
    两人到现在,还是有一头雾水。
    “王工,您说的这个思路是什么思路?”
    这时张书文很有眼力劲儿的,问了这么一句。
    他明白刘文武刘老爷子也有些疑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他提问。
    毕竟刘文武刘老爷子的位置在这里摆着呢。
    ...........................................
    而听到张书文这么问,王工这位典型的科研工作者的情绪更加兴奋起来。
    不过这时候他也反应过来自己的情绪是过于激动了。
    他压了压自己过分激动的情绪后,便是开口解释了起来。
    “你们要知道这个螺纹之所以能够增加水流速度,是因为水流在钢管内会产生螺纹型的速度分布,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压的效果。”
    “然而在流动过程中水流也会损失一部分的动能,因为所有的物体几乎在运动中都会因为摩擦力的作用,部分动能转化为那个热能消失。”
    ...........................................
    而听到王工的这话,张书文,刘文武刘老爷子也都是点了点头。
    对方讲得简单易懂,他们自然也都是听明白了。
    不过他们还有些摸不准王工想要表达的意思。
    不过两人也没有出现打断,因为很明显王工的话还没有说完。
    ...........................................
    果然下一刻就听到王工继续解释了起来:
    “而我说的这种钢管中的螺纹具有很微弱的可以将一丝本应该转化为热能的动能,重新转化为动能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非常的微弱,但是这个思路是完全对了。”
    虽然王工已经下意识地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了,不让自己的情绪过于激动,但是说起来的时候。
    他的情绪还是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可能这个设计者都没有发现这个螺纹的这种作用,但是这是无意中却是提供出了这样一个切实可行的,可以应用于实践中的思路设计来。”
    ...........................................
    王工语气止不住的激动了起来。
    他跟这两人情绪激昂地说道:
    “你们想想,如果我们能够沿着这个思路推进下去,不断地放大这种能量转化的关系,那么这种螺纹将会有多高的应用价值啊。”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王工的眼眸放空,似乎是已经预想到了这种能量转化关系不断地放大后,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
    而听到这话,张书文下意识的便是举一反三了起来:
    “如果是真的能够放大这种能力转化关系的话,那么利用上这种花纹的枪的子弹的出膛速度将会大大提高,射程也会将会提高。”
    想着想着,张书文的眼眸也开始放光了:
    “因为子弹在枪管中的运动过程,毕竟也必定也会产生摩擦,从而降低动能。”
    “然而这种螺纹却可以减少这种能量的损耗,而且枪管发热的问题也能够得到的改善。”
    现在他还有些明白,刚刚王工所说的,如果继续改进这个螺纹的性能,也能够起到膛线作用的话了。
    ...........................................
    而听到张书文的这话,王工的眼眸中,也是露出了赞许之色:
    “不错,但是不全面。”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张书文作为皲方系统的人,在思维上肯定是偏于皲事这一方面的。
    第一反应自然是这种螺纹能不能运用于皲事装备上,再细化一点也就是说,能不能运用到常用的枪械上。
    ...........................................
    “这种螺纹运用的方面可是很多的。”
    王工开口说了起来:
    “例如高效能源转换方面,例如风力发动机,水力发动机在使用这种螺纹后,就会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还有航空航天领域,就像火箭等航空航天器的重量和能源供应都非常的宝贵,如果能够使用这种螺纹,通过提高整体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此外还有精密仪器,工业制造……”
    王工如数家珍的说了很多的应用场景:
    “……还比如环保节能方面,因为这种螺纹能够转化摩擦产生的热量,继而减少能量的损失,这对于节能减排也是非常重要,具有意义的。”
    ...........................................
    王工这位准院士级别的技术人才,在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可是很是吓人的,所以说起来之后他就有些滔滔不绝了。
    看到这一幕,刘老爷子赶忙打断,如果再不打断的话,按照这位王工的性格可能会滔滔不绝的从下午讲到晚上。
    “王工你觉得咱们继续研究这种螺纹,继续放大这种能量转化关系的话,多久能够出研究结果,应用到实践当中。”
    刘文武刘老爷子开口说道。
    这种思路的牛逼之处,他已经算是听明白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种思路变成技术落地啊。
    ...........................................
    而闻言,王工想了想,便是很是骄傲地说出了一个数字:
    “20年!”
    “如果交给我,然后再请几个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辅助的话20年,我就能将这个思路变成技术完美落地。”
    而听到这个数字,刘文武刘老爷、张书文,两人便是互相看了一眼。
    20年这时间也太......
    “你们觉得20年的时间长?”
    王工也看出两人的想法,毕竟两人的这种表情并没有做任何的掩饰。
    ...........................................
    不过王工也没气恼,因为这符合大部分的圈外人的对技术这方面的认知。
    随即他便是开口解释了起来:
    “刘老、书文,你们两人要知道,很多技术其实早就有了雏形了,研究方向也大概有了,但是这种技术到成熟落地可能……可能......怎么说呢,永远都不会落地,它只是一个技术而已。”
    ...........................................
    等两人稍稍消化了自己刚刚他说的话后,王工便是又说了起来:
    “但是这个螺纹不一样,我们只需要放大它的那种效果就完全可以在20年内让这种技术落地。”
    “而一旦出来,就相当于推动着相关领域的技术往前走了一小步。”
    “你们要知道到现在我们的很多技术都在原地踏步,现在的技术还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技术,20年的时间就能推动着往前走一小步,这是何等的夸张啊。”
    ...........................................
    而听完这番话语后,刘文武刘老爷子,张书文两人,这时候才是明白了这个螺纹的重要性了。
    这时候他们也都是吸了一口凉气。
    “高手在民间啊。”
    不由的,王工便是感叹出声。
    ...........................................
    而闻言。
    刘文武、张书文两人也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虽然这个螺纹是叫李耀东的小年轻,或者说是对方工厂里的工人无意间搞出来的,但是,从结果看的话,对方确实是搞出来了。
    那么高手在民间这句话,用在这里,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