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瞧不起人
作者:墨损文香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最新章节     
    平原城内,
    政务厅中,
    李忧正聚精会神,逐字逐句的将文字撰写在竹简之上,
    汗水从其额角滑落,可李忧却丝毫没有将其拭去的意思,视线集中在竹简之上,其用功程度可见一斑,
    竹简并不同于纸张,截竹为筒, 破以为牒,这是商周传下来的法子,虽然到了东周有了笔墨,不用再辛苦纂刻,可若是一字错了,还是要推倒重来,实在麻烦的紧。
    “呼~”,
    手中毛笔放在砚上,李忧打了个哈欠,用力伸了个懒腰,
    “伯川,怎么自己辛苦改良的纸张不用,倒是用上这竹简了?”,郭嘉走近,打趣着说道,这李伯川平日里连处理政务都未必有这等勤勉,令他不由得有些惊奇,
    捞起一卷竹简,郭嘉读了不到两行,便瞪大双眼,
    这竹简上写的不是别的,正是有着祸乱天下之名的《太平要术》!
    “好家伙,”,
    郭嘉倒吸一口凉气,随后俯身弯腰,鬼鬼祟祟的凑到李忧耳边,声若蚊蝇般的说道:“你要造反啊?”,
    “滚一边去,”,
    李忧没好气的白了郭嘉一眼,
    “你要是真读过,就能知道这书无非是记载了些求道之术、问医之法,又不是什么反书,哪里有你说的那么邪乎!”,
    这《太平要术》李忧虽谈不上书读百遍,但十几二十遍还是有的,
    他并没有什么过目不忘之能,要是让他一字不差的将原文默写下来,属实是有些难为人,但根据书中之意,用他自己的话复述下来,
    他还是能做到的。
    李忧虽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知恩当图报的道理,他还是晓得的,以后当如何自由他日后再说,但眼前能做之事,还是先做为好。
    这也是李忧警醒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得了他人大恩,总觉得要在心底里牢牢记着,等到日后有机会再涌泉相报,
    可往往想着想着,这份恩情就在无形中消去不少,再到了后来,甚至连自己都觉得这恩情未必就真算得什么大恩,
    由此可见,想的那么多也未必是好事,低下头,静下心,有多少力出多少力,这便是他李忧自己的道理。
    “原来如此,”,
    郭嘉默然颔首,不再打趣,他虽放浪形骸,可也晓得这天下间唯有恩情不容取笑的道理,
    “等你写完,不如就由我先来通读此卷,如何?”。
    “哪里用的着那么麻烦,”,
    荀攸停下笔来,说也奇怪,好似他荀公达手中总有着处理不完的公务,
    “既然这《太平要术》并非反书,是好是坏,端在为人之用,何不换个名字,多印几本出去,没准还能多出几个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岂不美哉?”,
    “妙啊,公达先生果然大才!”,
    李忧身旁的诸葛亮连忙举双手赞同,他对这太平要术确实颇有兴趣,
    即便他诸葛家藏书颇丰,经史子义,奇门遁甲之类的书,他自小便读过不少,可要说这《太平要术》,李忧手里这卷还真就是天下间独一份!
    这不,
    诸葛亮一直候在李忧身边为其磨墨,李忧写一个字他看一个字,眼睛都快陷进去了!
    “就是不知换成什么名字比较合适......”,
    诸葛亮迟疑说道,偷偷瞥了一眼正在擦汗的李忧,
    给这本传奇色彩如此浓郁的《太平要术》换个名字,莫说这小小的平原政务厅内,就是放眼天下,恐怕也只有他李伯川才有此资格!
    “我还没有想好,”,
    李忧看着诸葛亮一脸期盼的神色,泛起苦笑,
    “容我再想想吧......”,
    “报!”,
    一名士卒飞奔而至,还未停稳,便单膝跪地,甚至还在地上滑行了一段,看的众人咧嘴皱眉,真是想想都疼!
    “启禀诸位先生,邺城方向集结了五万大军,由高干统领,已经到了阴安,直逼乐平!”,
    “高干?”,
    李忧皱着眉头,一时之间还真想不起来是谁,
    “可有随军谋士!”,
    “有!”,士卒连忙点头,“荀谌!”。
    嘶~,
    李忧倒吸一口凉气,挥手令士卒先行退下,高干是何人他还真记不太得,可要说这荀谌,他可是印象深刻到不能再深刻了,
    昔日读三国时,每逢读到荀谌三问韩馥,兵不血刃骗取冀州,总是对其胆色和辩才钦佩有佳,
    可到了官渡之战后,荀谌突然凭空消失,好似这世上本不存在这人一般,
    这么一个能臣、功臣,不管是袁绍,还是后来得胜的曹操,都绝无放过之理,可偏偏却毫无记载。
    李忧不知真相,只能做出些许猜测,
    若荀谌是真死于乱军之中,书中未表,也就罢了,
    李忧最怕的,就是这荀谌算准了袁绍必败于官渡,找了个法子金蝉脱壳,溜之大吉,那此人的眼力、魄力、恐怕都远非常人所及啊!
    “公达,这荀谌的本事如何?”,
    李忧直勾勾的盯着荀攸,同时荀家之人,荀攸定知这荀谌根底。
    “哦?”,
    荀攸似是有些惊疑,没有答话,反倒是先跟郭嘉对视一眼,弄得李忧满头雾水。
    “这天下还有你李伯川不识之人,真是怪哉!”。
    李忧冷哼一声,提起笔,哼着小调,写起书来,可是把荀攸给憋坏了。
    “咳咳,”,
    咳嗽两声,荀攸主动缓解尴尬,
    “友若素识大体,辩才过人,一眼可断天下形势,内政也是一把好手,就是这兵法谋略一道,尚且差些火候!”,
    说着,荀攸将青、冀两州地形图铺在案上,随即严肃起来,
    “事出不常必为妖,这袁绍突然来攻,实在蹊跷!”。
    郭嘉走到案边,伸出手指,正点在东光城上,
    “这袁绍突然进攻平原,估计是想跟我们打消耗战,诱奉先将军回援,然后再从南皮一举攻下东光城,挽回颓势。”
    “可惜喽,”,
    郭嘉啧了下嘴,
    “要是早上几年,咱们家奉先将军估计还会中此计,”,
    “现在,”,
    “太看不起人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