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新儒法
作者:酸奶配葡萄   综影视:卷王娘娘她恃美行凶最新章节     
    晚间的散步、拉伸结束后,新聘的府医开始给朱高炽进行近半月以来最后一次针灸。
    入住客栈或在马车路途中,难免环境不比王府。
    针灸、艾灸由内到外调理身体,最忌讳寒气入体。
    与其因条件不好而导致过程中出现差错,那不如干脆不做。
    路上只是继续喝药,保持运动、偶尔在客栈泡上一趟药浴便可。
    这名府医相较于两月前被朱棣当场砍了的湖广某医药世家的府医,谦虚且话少了很多。
    有病能治就治,瞧不出来就大大方方的把脉象一摊,实话实说。
    上一名府医的死因,朱棣也没有藏着掖着,在府里宣传了个遍。
    其实本来剁手再扫地出门就可以的罪过,何至于被砍头?
    其主要原因便是多年以来,他对朱高炽病因那‘不自律’的主观臆测。
    对比着小张氏的训练养生法子,两个月连他都肉眼能瞧出的成效,以及不仅是小张氏还有御医亲口断言的‘若是大量无节制的运动超过半个时辰,不出一月令公子的腿怕是就得落下残疾’‘不食虽也是减肥之道,可是先天体虚外燥再饮食反复无常,落下胃疾病’……
    这让他如何不又气又惊?
    要知道当时在府医的‘谏言’下,他已经逼迫过朱高炽高强度锻炼过半月,如非他哭着喊腿痛让自己大为失望便不再进行逼迫……
    真相血淋淋的被摊开在朱棣眼前,他的愤怒和徐氏的眼泪必须要有一个宣泄点。
    (tips,历史上朱高炽是有腿疾,没上升到残废)
    ……
    朱高炽在发现自己明显有了‘健康’与‘强壮’之感后,更是把张知微养生之道的学说奉为圣旨,拿着小本本记下来不说,还隔几日温习一遍,时而闲暇时会引经据典的进行研究,当真是让张知微看得有些哭笑不得。
    离开南京城,同母家并未做太多的道别。
    张旭的朝考没有拿到第一,只做寻常名次,但是在朱高炽的辅助运作下,同张昶一起得到了外放的资格。
    张昶外放至山东青州府莒州日照县为正七品知县,光杆司令、只有一队燕王府支援的官兵以及仝氏的一支商队和银两若干。
    张旭随燕王府回北平的队伍顺路去往永平府滦州乐亭知县。
    两兄弟官职相同,可职能以及任务不同。
    张旭在燕王势力范围内,且永平府为未来北平发展重要核心运输点之一,上头知府随时给资历读条够用的张旭腾位置。
    简单来讲,在北平的张旭相当于是燕王府的地方执行官。
    而张昶不同,日照县近南直隶且沿海,一旦靖难开打其战略意义无比重要,若是运作得当便是一崭新补给点,以及两面包夹之势的重要据点之一。
    张旭是听命办事,而张昶是开拓新航道。
    这件事是朱高炽同张知微讨论后,拿着地图几番斟酌后,再与朱棣一同敲定的。
    燕王府缺能办事的人手,人才是一个都不能放过、更是不能浪费。
    至于说家里剩下的老三,张知微觉得有些事是强求不来的,陪着爸妈留这个儿子当保底,对张家来说也是一件安心事。
    马车于天还未亮的吉时出发。
    朱高炽和张知微同坐一辆马车,在宽敞的马车里铺开卷轴开始商讨着国家大事。
    关于如何取缔儒学这档事,朱高炽已经思索了好久,这段时间他秉承着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将四书五经全部通读了一遍。
    “我觉得五经可以尽数保留,四书只留一本《论语》你看如何?”
    朱高炽首先说出了他的观点。
    五经之名始称于汉武帝时,与儒学针对性极强始于宋朝的四书相比涵盖面更广泛。
    且朱高炽决定初设‘六经’也是经过比照历史做参考。
    东汉设立‘七经’是在 丢失了《乐经》的‘五经’基础上添加了《论语》与《孝经》。
    可东汉时期所推崇的《孝经》在如今的朱高炽看来,是比起过度解读的儒学更为恐怖畸形的经典。
    不利于政治,更是不利于对当今朝堂中文官的整顿。
    因为……如今倚老卖老的文官可不要太多,若是把《孝经》的地位抬高,他都不敢想日后得有多么的两眼一黑。
    “当然可,把《孝经》剔除出去简直是不要太明智,单是《论语》讲如何为君为父足以。
    与其说是要‘废儒’,不如说要另立与时俱进的‘新儒’,这样不会太惊世骇俗,却也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张知微自然知道朱高炽的考量,她的情报系统不是盖的。
    “新儒学……是个好名字,可是名义呢?
    嗯……想一个能够朗朗上口,最好还能同我爹、我祖父有干系。又能体现出明朝特有的汉民族传统文学……”
    朱高炽一边自言自语的讲着,一边不自觉地抬手写下与朱元璋、朱棣相关的关键词。
    “推翻元朝白手起家,就这一点如何?”
    张知微看着被写得满满当当的小字的纸张,忽然开口建议道。
    “如何?”朱高炽赶忙询问道。
    “从人民中来,回人民中去。
    我们要立一个让人民百姓也可以学、可以做、可以为人称赞的集儒家、法家于一身的新学派。”
    朱高炽:!!!
    他感觉到了,灵感就快来了!
    朱高炽赶忙追问道,
    “可是法家,效仿秦朝,那不会太严苛?”
    “严苛对暴利,只要许以足够的利,能够给百姓带来富足,便不是严苛,而是仁义。”
    极为通透的道理。
    朱高炽继续追问道,
    “匈奴屡屡进犯不说,我爹更是要与那昏君开战,尊法家,可行。
    可是以后呢?”
    “以后,便立一个太平盛世也可以被遵守的《大明律》。
    如若平民一生不触犯法律法规,那便是‘善良民’是‘知礼好民’,每家每户的落实到米粮赏赐,而后上升到村、到县再到州……”
    听到这里,朱高炽猛然拍手,不由大呼道,
    “原来如此!!
    其实根本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
    百姓不作奸犯科本就是基础,只是更换一种‘连诛’‘连坐’的方式,从增加惩罚变成取消中央津贴!
    百姓在乎的是生存,若是得了他们的支持去推行新学,以庞大的数量对抗那极少的士大夫阶级江南残党……
    妙!这一招太妙了!
    而且还有着‘从人民中来’这样朗朗上口的口号。
    让百姓对我们朱家也有了更多的认同感,不会再觉得我们杀伐过盛!!”
    朱高炽提着一口气,生怕喘出去这一气呵成的灵感就散了,提笔写着草书疯狂的记录着方才两人一人一句讨论出来的‘新儒法’。
    “今儿个是几日?现在什么时辰来着?
    记下,这些都要记下!”
    写完后,朱高炽激动得握住张知微,激动到哆嗦道,“知微!!以后这都是要被史官记录下来的珍贵资料!!我们肯定会在《明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