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清君侧,靖国难
作者:酸奶配葡萄   综影视:卷王娘娘她恃美行凶最新章节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若说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朱允炆坚信的,排除掉他祖父朱元璋是千古一帝、他是天选之子天命之人以外,那便是燕王朱棣的武力以及他那健壮的体魄。
    在为皇太孙之前,他与朱棣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互动。
    那是他短命的父亲朱标还在世时的事情。
    不知为何,在父亲和叔叔晋王朱棡的撺掇下,他莫名其妙的遭受了燕王朱棣的‘指点’。
    那如同戏耍一般的比武,那一次次倒在地上的痛感,他没齿难忘。
    他记得当时燕王大病未愈,伤势重到肩膀险些被劈成两半。
    这样的燕王,你说他一病不起了?
    呵呵。
    况且,燕王自己病了也就算了,连世子、三子也都一起病了,整个燕王府连个能拎出来档事的男儿都没有了?
    他朱允炆为皇太孙、大明下一任皇帝,他看起来就这样的好骗?
    于是,朱允炆不含糊,当即选中了一位张姓大臣去北平做查看。
    前脚将大臣派去,后脚他的谋士就来了。
    齐泰出言上谏道,“不论燕王是真病假病,殿下都要尽早做安排,快刀斩乱麻以此免去后顾之忧。”
    而黄子澄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拱手道,
    “臣以为此时为时过早。
    殿下乃天选之人,做事是要践行王道,此时使计出兵清缴燕王,怕是会为人诟病,非正义也。”
    相较于齐泰,朱允炆向来更中意黄子澄的谏策。
    齐泰是忠于国家社稷、忠于朱元璋、忠于正统,他所提的建议只是‘正确’,可却不如黄子澄对他的心。
    他是天选之人,更是自小受儒家学问熏陶长大,所以他为人做事的手法,必然要处处彰显‘正道’。
    所以,朱允炆假借询问,但实际上心里早已有了判断定夺。
    “依你看,该如何?”
    “依臣看,在不日后先削弱已经在京城的几位藩王的爵位,再以朱棣抗旨不尊、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一事做处置,干脆派我大明禁军直接踏入北平将其诛之。
    不过这一切,都得等您登基以后,不然名不正言不顺,且也有些操之过急,不是君子所为。”
    “善。”
    黄子澄的想法,与朱允炆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位张姓大臣,他在派出去后就没想着让他活着回来。
    特意安排让他在北平长期监视燕王府,并未指定归期就是这样一个目的。
    燕王胆大包天,私自处决钦差大臣,以这样一个罪名为起始,再往上层层罗列才自然合理。
    “就依你所说,等孤登基以后再行动。
    快刀斩乱麻,不给燕王府留任何的喘息机会。
    领兵将领上,二位可有推荐人选?”
    便是这样,同历史中一致的,三位‘文人’开始研究起了战争,开始研究起了削藩。
    可若文人纸上谈兵便能无敌于世,诸葛先生就不会流芳千古被称为神人了。
    马清也将这一切动向看在眼里,并未做安排、也根本不想做补救。
    不打仗、不死人,她哪里来的修为。
    她也不担心这群人日后对她不利,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如同螳臂当车一般不堪一击。
    所以,她只需要蓄积力量就好了。
    靖难打完,这些人也都不用活着了,她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小角色们的明争暗斗。
    什么文人的天下,什么为天下文人争取权利,什么南北分裂,什么汉家正统……
    以未来人的视角去看他们现在的狂欢,马清也很是庆幸自己是一位彻彻底底的局外人。
    她一如既往的,带着宠辱不惊的假面,扮演着一位得体的太孙妃。
    如此,便足够了。
    *
    张昺死于仆从刺杀。
    张昺,正是朱允炆派来监视朱棣的‘张姓大臣’。
    今日凌晨,朱元璋驾崩,举国哀痛,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入北平。
    而当晚,张昺就迫不及待的死了。
    早有安排的朱棣自然是人赃俱获,除去‘没来得及’解救可怜的张昺以外,一切都在掌握中。
    军队于城外集结,以狼烟为号、以以往不起眼的驿站、峰台为点一步步向大宁、广宁、开原燃去。
    不仅如此,往南的宣府、大同、乃至近青州附近都有响应。
    究竟是朱允炆意欲讨伐反贼朱棣,还是正统朱棣维护大明正统,仅在这不过一个时辰内的举兵响应的声望中,还真不好做评判。
    城内百姓围观了朱棣带军队围官府,将刺杀官差的真凶揪出府中,并在严刑拷打中得到了真相。
    ——是朱允炆要陷害朱棣
    ——是朱允炆故意不允朱棣回去奔丧
    ——是朱允炆要以此为借口出兵讨伐朱棣,灭北平
    “昏君!昏君当道!”
    百姓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层层呐喊。
    从未有任何一次战争,让他们有这等身临其境的危机感。
    家国社稷匹夫有责,那都是大话,他们小老百姓能吃饱饭、能穿得暖,都算得上是天大的喜事的,哪里还能有这么多气节。
    可是现在不一样。
    他们切实大的感受得到,他们是北平的一份子,在燕王朱棣的带领下,他们吃饱穿暖、他们的孩子能有书读、能养家糊口,甚至他们还能得到比之牌坊更为有用的赏赐,而代价只是做一辈子好人!
    现在,皇帝小儿要使毒计要害了燕王,要毁了他们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这杀的是燕王吗?
    这杀的是他们一家老小啊!
    在父老乡亲、甚至是妇孺小儿们的簇拥呐喊下,朱棣披甲上马出了城。
    城外,早已有三千兵马在此等候。
    与此同时自东北还有总总三万八千兵马疾行而来,西北二府更有大军五万,其中在大宁就藩宁王的蒙古大军,早已是燕王府的囊中之物。
    此刻,朱棣策马而立,身后是满城百姓,身前是士兵若干。
    他勒马与正中央,马鸣声落后,只听着朱棣中气十足的声音喊道,
    “先帝亲书《皇明祖训》。其中有言,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而皇太孙朱允炆,早已被奸臣蛊惑,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陈迪……总计二十七人把持朝纲,行弑君弑祖父弑叔、为天下之大不孝之举!
    可怜湘王,被朱允炆以禁军围在府中活活烧死!
    那是他亲叔叔,是我的弟弟!
    今日凌晨,我爹他才刚驾崩啊!!”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按下了在场无一人看不出来的悲痛,再一次朗声之时他拔刀指天,
    “此行,在场你我,清君侧,靖国难!”
    “清君侧,靖国难!!”
    “清君侧,靖国难!!”
    呐喊声不绝于耳,而与此同时风声鹤唳,天公更是向着城门正对着的南方闪下几道惊雷。
    姚广孝着一身黑色僧袍,走出人群大笑道,
    “这是真正的,受命于天啊!”
    是啊!!
    天公降正雷,祛除一切恶鬼邪祟!
    他们这是清君侧、救大明、替天行道啊!
    姚广孝表演还未结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空碗,对着朱棣高高端起,
    “贫僧以即将到来的大雨做酒,为燕王、为诸位壮士饯行,望诸君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