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长兄为父
作者:煌煌华夏   首辅最新章节     
    待从浙江再次返回南京之后,陆远突然发现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的了。
    考成法已经全面推开,广州上海四个海事司的班子也已经搭好,整个江南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可谓是有条不紊,如此,哪里还有陆远需要亲力亲为去做的事情。
    这大概是陆远打从穿越至今最闲的时候了。
    无论是自己的仕途还是家庭都达到了一个极其安定的地步。
    只需要按部就班,等几年后江南发展起来,自己就将一步到位顶掉严嵩出任首辅,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哪怕是嘉靖这个皇帝都改变不了!
    除非他愿意对抗整个江南乃至全天下士大夫的意志。
    为什么说是全天下,因为江南一旦发展起来,南北经济差距将会无限拉大,巨大的经济差、贸易差会让北方的士大夫寻求改变,可他们缺少经验和办法,却又想要像江南一样富裕,那时候他们就会做出一个唯一的选择。
    推陆远来做首辅,带领他们共同富裕。
    由此实现南北意识形态统一。
    简单来说也叫用经济来倒逼皇权退让,即大家经常喜欢说的底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条件决定意识形态。
    陆远为江南的经济发展制定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要保证江南六千五百万百姓先吃饱肚子,穿得起衣服。
    吃饱穿暖看似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这个时期的大明朝确实无法实现。
    不光是大明,就算是到了引进红薯、地瓜、玉米的清朝,全国百姓又有多少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吃饱,而不是靠着吃糠喝稀实现的所谓康乾盛世。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就是为了实现第一阶段而推行的。
    前者是为了逼迫官员们去考虑经济民生的发展,而后者则是减少苛捐杂税、减少地方官府官员们中饱私囊和剥削民脂民膏。
    等到这两项完全做到,那么离着实现第一阶段也就近在咫尺了,至于后面的阶段暂时不用去考虑,陆远觉得自己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暂时不需要过早的操心。
    他现在舒舒服服待在南京城歇了一个多月,每日两点一线往返于南京皇宫和家,顺带着还替自己的弟弟陆诚办了一堂登科宴。
    今年的癸丑科已经结束并且放榜了,海瑞不出意外中了进士,名列二甲第六十三名,而自己的弟弟陆诚同样中了进士,二甲第九名。
    两人的文章陆远都看了,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谈不上说陆诚就要比海瑞强,但是名次却超出了那么多。
    说实话,要不是为了照顾影响,都能给陆诚安排个二甲第一,也就是传胪。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就是之前因为刺韩案嫌疑而被沈炼抓进诏狱的举人吴修德。
    他这次也中了进士。
    这也算是陆远给他的补偿。
    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的安排,完全因为今年癸丑科的三名座师全是江南人!
    所以说像这种完全靠个人主观来评选名次的事,人情远比才情要重要无数倍。
    完全就是一说一乐的事。
    暗箱操作这种事肯定是存在,但明面上谁也不会说、谁也不敢说,说了又没有实证,是打算诬陷陆远这个江南党魁科举舞弊吗?
    好大的胆子!
    是故,这堂登科宴自然该办,而且是大办特办。
    庆祝老陆家祖坟再次冒烟,出了第二名二甲进士。
    只要陆远不倒,将来只会越来越多。
    “参见大兄。”
    登科宴前,陆远将赶回家来的陆诚叫进自己的书房,后者一进来便规规矩矩的行了跪拜大礼。
    “你我兄弟,无须如此多礼,坐吧。”
    陆远脸上露出笑容,抬手道:“今天这登科宴结束之后,你就要入翰林院,北京的情况比较复杂,就留在南京翰林院吧。”
    “弟弟全凭大兄安排。”
    “入了翰林院就是官了,做了官就不能任性、不能想当然,翰林院是淬龙渊,广结善缘将来就步步登高,若是沽名钓誉、自大狂妄就寸步难行,你,要谨言慎行、深思熟虑。”
    陆诚忙言道:“请大兄放心,日后弟在翰林院内一定谨慎,更不敢打着大兄的旗号骄狂自大。”
    “不说别人也知道,也会有人主动向你靠拢,对这些靠近你的人要擦亮眼睛,不能随意接纳,对这些人要保持一个态度。”
    陆远教诲道:“热情、大方、一问三不知。”
    说出这话的时候陆远不由笑了,因为他想到了之前在江西的吴鹏和一众江西官员。
    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就是这般。
    所以自己也拿他们没辙。
    陆诚连连点头表示记下。
    “中了进士、入了翰林,这个业算是立起来了,也该考虑成亲的事,有属意的心上人吗,若是有,为兄替你去提亲。”
    陆诚摇了摇头:“弟这些年一直在家中闭门读书,不曾敢有些许荒怠,因此并无心仪之人。”
    “为兄这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陆远介绍道:“咱们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郑大同的闺女,年约双十至今仍待字闺中,你要是同意的话,为兄便安排你们见一面。”
    陆诚都已经做好结下这门姻亲的准备了,结果陆远的最后一句让他啊了一声,十分错愕。
    “见一面?”
    “嗯,见一面。”
    陆远很随意的说道:“你们都没见过彼此,就贸贸然的成亲算什么,这事是郑大同提出来的,你也知道为兄素来不提倡政治联姻,所以我也没有正面回应郑大同,只说让你们两人见一面,要是你们自己之间也有眼缘,那这桩亲事就定下来,要是都不满意就算了。”
    闻听此话,陆诚不由感激陆远的开明。
    作为陆家的一员,尤其是自家大哥如今的身份地位,陆诚已经做好了余生都由陆远来安排的心里准备,结果却没想到在成亲这么一件人生大事上,陆远竟然会如此尊重自己。
    “多谢大兄。”
    “咱们的家不是为兄一个人的,是这个家中每一个人的。”
    陆远很认真的说道。
    “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也中了进士,将来这个家,你也同样要担负起来,不仅仅是为了光耀门楣而做官,更要多思多想如何才能让咱们家,世世代代传承有序,良善不衰。”
    传承有序、良善不衰。
    陆诚陷入了深思。
    这些事他确实从未曾考虑过,因为陆远太耀眼了,耀眼到让他们这些弟弟妹妹甚至是陆家每一个人都不去思考这些事,他们潜意识中已经习惯了服从。
    即陆远让做什么便去做什么,至于其他的,很难去有自己的思维考虑。
    而今天陆远做的事说的话则让陆诚恍然明白。
    要尊重这个家中的每一个人,同时也要去教好带好每一个人。
    “以后慢慢想吧,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该出去迎客了。”
    陆远站起身,微笑道:“为兄和你一起,顺便介绍一下咱们南京的一些明公贤士给你认识。”
    “多谢大兄栽培。”
    陆远没说话,只是拍了拍陆诚的肩头,率先走出书房。
    身后的陆诚已不知觉间濡湿了双目。
    这个时候的他才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长兄为父。
    疼爱、尊重、不计回报的栽培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