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郭什么纲
作者:半夜无烟又无酒   四合院:开心的何雨柱最新章节     
    第174章172,郭什么纲
    其实划分技术等级的事情,上面一直在干。
    先是50年db提出的“八级工资制”。然后51年,还是db,又将工资等级,划分了“五类产业”。进一步在“八级工资制”上进行微调。
    再然后,52年,工资管理工作移交给劳动部门负责。
    也就是说,现在的轧钢厂领导,并没有决定工人该领多少工资的权利。
    但这种事,古今都一样。指望各地劳动部门一家家排查,那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那么所谓的微调,就是段副厂长等一线领导安排这些事的借口了。
    事实上,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人制定出来的,也需要靠人去执行什么的。
    你让段副厂长现在按照某种制度,去评量谁该拿多少工资,他也不懂啊。
    而且车间里的事,又不同于何雨柱这样粗糙划分的驾驶员评定方法。
    同样一个工件,学徒能做出来,青年工人能做出来,老师傅也能做出来。
    但精度,合格率,时间,这些东西上面的误差就大了去了。
    到后面,能实行八级工全国大考制度,还是因为大兄长这几年的确培养出来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
    而现在,db那边正抓紧恢复生产,没精力顾及到别的地方。
    于是,到了轧钢厂这里,也只能小马过河~自己寻摸了。
    何雨柱对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办法。
    他能提出办法,也就是精度,加工时间的考核。
    这些东西说实在的,段副厂长也懂。但具体怎么操作,却是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工人来领头。
    段副厂长把车间里的老师傅挨个的掰扯了一遍,听到易中海刘海中等人的名字时,何雨柱不由面皮抽了抽。
    刘海中上台还无所谓,易中海可千万不能让他当领导。
    于是何雨柱试探着问道:“段老师,你觉得刘海中怎么样?”
    段副厂长摇摇头,说道:“不行,这个人思想素质太低。”
    “郭红旗,外号郭大撇子的那个师傅怎么样?”何雨柱问道。
    其实郭大撇子年龄还真不大,而且也不像原剧里那样是靠着拍李主任马屁起家,只会占秦淮茹便宜的坏蛋。
    真要没本事,那个年头,也不可能当上车间主任。
    事实上,这个人进厂时间没几年,却是比肩易中海那样的技术能手,就可以看出他的能耐。
    而且郭大撇子的学历是初中,比刘海中那个自吹高小的学历要靠谱的多。
    原来叫郭什么纲的忘记了,但四九城解放后,他就改名叫了郭红旗。
    但大家因为他进厂时是左撇子的缘故,给他起了郭大撇子的外号。
    原来只是嘲笑他的左撇子,等郭红旗成了大师傅后,却又变成了说他有一手的爱称。
    所以说,人不要怕年轻时别人给你的诋毁。等成功了,所有的不好,都是在证明你当时就与众不同。
    比如刘邦年轻的流氓生涯,在后世人看来,就是他好交英豪的具体表现。
    要刘邦没成功呢?呸,浪荡子,烂泥扶不上墙……
    现在郭大撇子是厂子最年轻的大师傅。
    之所以段副厂长没有想起他,还是因为年龄。
    现在的郭大撇子还不到三十岁,跟易中海刘海中这样的老师傅比较,还稍显稚嫩。
    再者,毕竟是解放前进厂的,不属于任何班底。所以段副厂长的夹袋里把他遗漏了,也属正常。
    果然,段副厂长疑虑道:“这个人行么?”
    何雨柱笑道:“行不行,总归要您亲自去面试一下。
    听听同车间工人对他的看法,对他技术的看法。
    我一个司机,对车间里的事,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我听车间里工人闲聊的时候,说这个人是个能人,技术上相当有一手。”
    段副厂长缓缓的点点头,笑道:“也是,我一个书生,你一个司机,对这些技术上的事还真不懂,是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才好。”
    “老师,您谦虚了。像您这样能管实务的书生文人可不多见。在古代,您就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何雨柱小小的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哈,柱子你啊,就爱胡扯。”段副厂长很高兴接受这顶高帽子。
    于是,何雨柱俩师徒愉快的结束了这次谈话。
    甚至段副厂长还叮嘱他,暂时不要把那份文件递上去。
    段副厂长笑道:“木竖于林,风必摧之。
    柱子,你的年龄学历是你的硬伤,要真想进步,就好好的沉淀沉淀,充实自己。
    不然立再大的功劳,都是给别人递台阶。”
    段老师意有所指,自然说的是年货那回事。
    那件事看上去何雨柱得了不少好处,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处。
    一个厂里的劳模,李主任的友谊,就是何雨柱得到的全部。
    何雨柱自然知道段老师的意思,但段老师不了解何雨柱的想法啊。他现在就是想着得到未来这些大佬的友谊。
    这样,以后风起之后,他才能保持他安逸的生活。
    何雨柱向段老师表示了感谢。相比于路科长的直来直去,段老师毕竟是文人出身,说话婉转了一些。
    但他们对何雨柱的帮助,这些年却很是让何雨柱感动。
    于是何雨柱为了表示感谢,特意提醒了段老师一声。何雨柱说道:“老师,我得给你提个醒。易中海这个人,虽然技术还可以,但风评在南锣鼓巷胡同可不好。
    太自私了,什么都不愿意交徒弟。
    去年你办的那个培训班,就是他带头磨洋工,不肯教真本事的。”
    段老师回想了一下,特么的,还真是,要不是何雨柱提醒,他都把当初培训班的事给忘了。
    而且也像何雨柱说的,好像易中海真不会教徒弟。他们那个车间,好像大部分的抱怨,都跟易中海徒弟贾东旭有关。
    大部分都是青工抱怨~凭什么他贾东旭可以不懂这个,却跟我拿一样的工资?
    如此云云。
    但贾东旭也冤枉啊!
    他不是不想学,是易中海不肯教。总说让他打好基础,特么的,基础都打了五六年了,还是这句话。
    你让贾东旭能怎么办?